【中企新傳媒網 網絡綜合訊】 通訊員 劉兵兵 今天是山東理工大學“攜手執夢”手語公益服務團在淄博百靈兒童康復托養中心愛心服務的第四天。在這里,隊員和失聰的孩子們朝夕相處,用愛和心傾聽孩子們無聲的世界,用情和手托起孩子們嶄新的夢。
無聲,并沒有阻礙真誠流露
“剛開始去,我們反而特別緊張,孩子們會不會特別難溝通?會不會有排斥?怎樣最快的消除距離感?我們為此還做了種種預案,去了之后才發現,我們的擔心多余了。”“攜手執夢”手語公益服務團隊長王盼盼對記者說。進入淄博百靈兒童康復托養中心的第一天,與膽怯、自閉相反,孩子們留給志愿者的第一印象是活潑和可愛,對他們特別的熱情,爭先恐后的跑到志愿者們面前,用手比劃著,讓他們看自己畫的畫,寫的字。這讓志愿者們欣喜不已。
初次見面時,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因為聽力不便,言語很少。但經過和志愿者們的相處與溝通,漸漸地孩子們與隊員們建立起一種特殊的信任。“雖然相處的時間也并不長,但當孩子毫無顧忌地和我玩耍,依偎在我的懷里時,那種無言的心與心的交流,在我看來這是超出言語的溝通。”隊員張美嬌深情地說。
模仿,簡單也是一種魅力
“來,大家一起來跟著做,青蛙跳,小熊走路,1,2,3……”
早上8點半,孩子們開始上早操課,隊員們也和孩子們一起模仿一些有趣的動物或童話故事里的場景。盡管都是些簡單、稚嫩的動作,隊員和孩子們都一絲不茍,樂在其中。模仿,是孩子們學習和尋找快樂的最好方式,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模仿欲。“我們平時的一些表情和動作,經常招來小朋友們的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他們。”隊員張攀說。隊員們帶領著這些失聰的孩子們學習拼音a-g包括長音和短音,雖然一開始他們發音不準,但學得都非常認真。通過嘴形和舌形,隊員們一遍一遍不斷重復,孩子們一遍一遍不斷模仿,他們一起享受著這種簡單的快樂。
渴望,讓志愿者們鍥而不舍
最具有挑戰性的,莫過于教孩子們認字、說話了。四五歲健全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聽懂老師說的話,這些失聰的孩子們更加困難。隊員們一遍又一遍重復同一個字詞,讓孩子們跟著發音。孩子們都目不轉睛的望著隊員們的嘴和舌,然后模仿,只要、老師搖頭表示他們讀音不正確時,他們就一遍一遍的反復跟著學。在休息時,孩子們會拿著一樣東西示意隊員們幫著教他們怎么說。孩子們對語言的渴望和熱情,讓隊員們不厭其煩、鍥而不舍。
“孩子們學的非常認真,當他們讀對了一個字我們伸出大拇指時,他們稚嫩的臉上會洋溢著童真的快樂。每每看到此,我也打心里感到高興和驕傲。”隊員殷曉琳對記者說。
這些孩子們雖在言語上有一些障礙,但他們卻有著比那些同齡的健康孩子更強的自理能力,更加懂事、聽話,他們上課、喝水、課間休息、午飯、午休,秩序井然,乖巧自理。他們不同于常人,卻是別樣的一種天使,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有超出同齡正常孩子的堅強與勇敢;ɡ俨辉撘驘o聲而黯淡,愛心撐起一片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