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北汽新能源宣布已于2017年7月順利完成B輪增資。澎湃新聞了解到,此輪融資引入央屬企業、京津冀企業、地方企業和產業鏈伙伴四方面投資者,認購股份超過20億股,共募集資金111.18億元。
據悉,此次融資為國內新能源車企單次募資規模最大的增資項目。然而,業內人士分析,在其背后,卻透露出今年新能源汽車業補貼退坡、政策調整后,北汽新能源目前所面臨的是賣多虧多的生存之艱。
北京新能源這次的大規模融資頗有些令人意外。B輪增資完成后,北汽新能源共計有33家股東,合計持有其52.97726億股股份。其中,北汽集團等8家國有及國有控股股東合計持有公司67.55%股份,員工持股平臺持有公司0.41%股份,23家社會資本股份合計持有公司32.04%股份。
關于新一輪融資,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表示:“本次增資主要用于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試驗驗證能力建設,智能制造及核心零部件投資,商業模式創新應用。”
但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主席崔東樹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之所以會產生百億元的融資,是因為今年新能源市場政策的特殊性,北汽方面賣得多就要貼得多。”據介紹,根據今年國家最新公布的新能源車企補貼政策,2017年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時,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崔東樹透露,一般而言,3萬公里的行駛里程在購車后2-3年才可實現,這就意味著,非個人購買用戶無法馬上獲得這筆國家補貼,而廠家為了吸引客戶,大多自掏腰包補貼給用戶這部分費用。而北汽新能源有很大一部分的銷量是由非個人用戶所帶來的,因此,每賣出一輛車,北汽就要多承擔3.6萬元的費用補貼給車主,而這筆費用要到2-3年以后,單車行駛里程超過3萬公里才能補貼回來。“所以北汽新能源現在處于賣多虧多的狀況,資金壓力不言而喻。”
數據顯示,今年7月,北汽新能源實現銷量5930輛,同比增長48.4%,環比增加15.2%,繼今年一季度后再次奪得了國內純電動車月度銷量冠軍。今年1-7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36084輛,同比增長88.5%,雖然絕對銷量不算高,但在行業中已處于領先地位。只是,和2016年159%的同比增速相比,今年的增速已經大幅滑落。甚至,由于北汽新能源今年喊出了“大躍進式”的銷量目標,導致其前7個月的銷量僅完成了全年17萬銷量目標的21.2%。
北汽今年年銷量目標定的太高了,是去年的三倍,要想完成,難度很大。”崔東樹說。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銷售4.22萬輛。
銷量沒能達到預期,換人便在情理之中。在8月14日北汽新能源媒體溝通會上,北汽新能源還宣布了最新的人事任命。除新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銷售公司總經理李一秀正式與媒體見面外,原北汽新能源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也接任北汽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一職。